4月22日,記者在北京召開的“響應太陽能能效標準制定 日利達高能效太陽能說明會”上獲悉,太陽能熱水器門檻要提高,高能效太陽能將成為太陽能熱水器市場的主導產品。
提高行業標準勢在必行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10年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達到1.5億平方米,替代約2000萬噸標準煤;到2020年,總集熱面積達到3億平方米,替代約5000萬噸標準煤,總產值將超過3000億元。要想真正實現這一節能目標,必須要有高質量、高能效的產品來支撐。
在節能減排的大形勢下,在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焦點的同時,低能耗、高能效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太陽能熱水器本身作為節能環保的產品,像家電一樣也有能效高低之分。在行業內率先推出高能效太陽能企業標準的江蘇日利達太陽能公司董事長王惠余介紹說,“太陽能熱水器的能效比是指在同樣環境下,熱水器所產生的熱水量最大,則屬于能效較高的產品,反之則屬于能效較低的。目前市場上很多能效低的太陽能品牌,主要原因是僅僅停留在單方面保熱或吸熱技術層面!
新標準引領產業升級
目前中國的太陽能熱水器企業多達5000余家,但一些低能效太陽能產品在市場上大行其道。針對這一現狀利日達太陽能公司早在6年前就成立了太陽能研究所,專門對太陽能如何提高熱效率進行研究,成為最早關注太陽能能效問題的企業,經過5年多的研究,于2008年初在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率先提出并建立了太陽能熱水器的“高能效系統標準”, 同時推出了對應的“高能效太陽能”系列產品,把太陽能熱水器制造技術從單方面的吸熱或單方面的保熱技術階段,引入了系統提升光熱轉換效率的新高科技領域,實現了太陽能熱水器“吸熱強、導熱快、保熱好”的全系統吸熱保溫,使能效比達到了一個全新高值,而能效比的高低是判斷太陽能性能優劣的標準。
進入高能效時代
中國太陽能熱水器的發展經歷了兩個時代,即1998前以生產真空管為標準的產品時代,2008年前以單方面提升真空管技術標準和單方面水箱保溫標準為特征的吸熱或保熱時代。但這兩個階段都是太陽能熱水器技術的不斷升級階段,單方面的吸熱或保熱均無法實現太陽能熱水器的最高能效比。日利達太陽能公司“高能效標準”和高能效太陽能產品的推出,引領太陽能行業從單方面的吸熱或保熱時代向高能效時代跨越!
同時,為推動產業升級,近期由全國太陽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中國太陽能產業聯盟啟動的能效分級,已經進入到了能效標準制定階段。預計明年起,在太陽能產品上加貼能效分級標志,并作為國家強制標準,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為響應太陽能能效標準制訂,日利達公司在北京召開了此次高能效太陽能說明會,參加會議的全國太陽能標準化委員會、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國家太陽能熱水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負責人均表示,能效標準對太陽能熱水器提出除了質量以外更高的要求,一旦制定并執行,對消費者而言將能夠更加放心消費,對一些無法達標的品牌和企業來說將面臨被淘汰的命運,高能效太陽能將主導市場,太陽能熱水器產業進入高能效時代后,會為中國的節能減排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